|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相关 >> 周易与哲学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关于逻辑的四种类型
逻辑悖论的研究
古希腊辩证思想简史
进化分类学的逻辑结构
论“历史概念类集”
论逻辑思维的本体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逻辑的泛演化逻…
老子哲学中的活东西与死东西
黑格尔《宗教哲学讲演录》札…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札记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关于我的逻辑学研究 【字体: 】      ★★★★
关于我的逻辑学研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53:15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一种“演算”。作为这种信息演算工具的规则,就是逻辑。

人类理性的这两种功能——语言和逻辑,在自然语言中使用的是同一套符号。这套符号的基本元素就是语词及概念。

语词不是概念。但是概念是通过语词而存在的。语词是人为的,人造的符号。

记者:那么,难道概念不是人造的符号。

何新:不是。概念是实体。不仅是语词(类名)的实体,而且也是作为客体的实体。

麻烦和问题就出在这里。概念在语言中以语词为符号形式而存在。因此中国古代学者对概念与词同样称之为“名”或“类名”。这个名 / 类名,记号似乎是人造的。

但柏拉图等古代哲学家早就意识到,概念自身具有客观的实在性,它是实体。因此分类并非人为地作出的。这种概念论就是西方哲学史上的“实在论”,也就是中国古代佛学哲学中的所谓“真如”论。

8 分类是大自然作出的

记者:这是一种唯心论,或你所说的“唯思论”。

何新:我们以后再谈这个问题。

事实上,我们观察人类思维中的概念系统,可以发现存在两种类型的分类概念系统。

例如,对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我们可以根据书的内容(哲学 / 历史 / 经济之类)、作者的姓名(以字母排列)、出版年代、包装形式(精装或平装)……等等,以任意的一种特征为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并且将其联结而构造成一个分类的系统。

这样建成的分类系统,它的抽象依据,显然纯粹是人为的。传统形式逻辑以及现代的集合论,它们所面对的分类概念以及所谓“集合”,都是指的这种分类。这种分类的基础确实是一种人工抽象。

记者:难道还有非人工的分类吗?

何新:对。这种分类系统首先在生物学中出现,但实际上它是具有非常广泛的普遍性的。对它的研究将导致逻辑基础理论和人类认识论的根本革命。

记者:请您谈谈这种非人工划分的分类和概念系统的特征。

何新:近代生物分类学形成的起点是在 John Ray ( 1672 — 1705 )那里。他是著名分类学家林奈的先驱。他们当时面对着自然界中呈现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的生物系统, Ray 在确定生物分类的标准(抽象根据)时,提出了这样一个原则:

“经过长期而大量的观察后,我相信在确定一个物种时,除了可以把通过种子繁殖而使之永远延续的特点作为标准外,没有其他更合适的标准了……”(转引自 Magner : A History of the Life Sciences ,第 347 页)。

这就是说,生物学家在建立生物分类的概念系统时,发现存在一种非人工的、存在于生物本身的分类根据。这就是联系在生物个体之间的遗传的连续性。这就是生物自身的遗传性状。

在现实中,一头雄狮子只会和雌师,而不会和一只老虎交配。一对狮子也绝不可能生殖出一只猫。这就是大自然自身的客观分类。这种自然的分类,是人为分类即设定概念 / 集合以及命名的客观基础。

美国分类学家 T · Dobzhansky 说: (T ·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第 2 — 4 页,科学出版社, 1985 。 ) 

生物的多样性,多少是为每个人所熟识的、一种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它是在我们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作用而被我们所察觉到的东西。

生物界并不是一个单线的行列,并不是其中任何两个变异体都是被不断的中间类型连接起来的。而是一个含有或多或少明显地分离的多个行列的行列,且在行列与行列之间没有或至少罕有中间类型。每一行列是多数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个体的集合体。一些小的集合体群结起来形成较大的次级集合体,较大的集合体又形成更大的集合体。如此类推而发展成为一种自然阶梯性系统。生物学家就利用变异的不连续性来制订生物的科学分类。

为便利起见,就把分立的集合体称之为族、种、属、科等等。这样总结出来的分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为的,因为这是为了方便和习惯起见而把某集合体称作属、科、或目。但是这些集合体的本身和在它们之间所观察到的不连续性,却不能认为是分类学家的空想或杜撰。这种分类,反应了客观地可以探知的变异的不连续性,并且在种、属以及其他范畴之间所作的分界,相当于生物的分立集合体之间的间隙;就这些方面而言,分类是自然的而不是人为的。

9 概念具有实体性基础

记者:那么,也就是说,在现代生物学看来,分类的集合概念,事实上在自然界中是确然具有实体性基础的。

何新:对。生物物种是一个大概念 ( 大集合 ) 。而物种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新种,就是新的概念,新的类属的子概念 ( 小集合 ) 。

进化的历史关系,把这些对立而不同的小物种概念,归类为一,统通归属于一个大生物的概念。

孤立看,狗的概念、鱼的概念,是对立不相容的两种概念。但是,它们都统一于“生物”这个大概念,都可以归入“生物”这个大集合中。

为什么 ? 这不是人为分类和归并的结果,而是在自然中客观地发生和存在的物种连续性使然。因此物质 ( 存在 ) 的统一性,来源于它们历史上起源和演化的同一性。正是同一种生物原体,在进化的某一形态上,形成了鱼,在进化的更高形态上,形成了狗,以至更高级的人类。

生物的自我繁殖所构成的个体之间的连续性,成为建立分类的客观基础。据此,林奈建立了如下的分类体系:

由个体组合为种群,由种群组合为亚种,由亚种组合为种。这样的组成,我们称之为物种的结构。

你应该注意到,这种分类方式,以及由这种分类所建立的物种“集合”,与图书馆中对于图书的那种人工分类集合——例如“文学类同书”、“理工科类图书”、“历史类图书”、“工具类图书”等;意义是迥然不同的。

记者:我注意到了,是有所不同。前者是自然中客观地存在的类群,后者只是人工划定或设定的类群。

何新:我再引用一位现代分类学家的话。美国分类学家 T · Dobzhansky 指出:

“自从达尔文时到现在,‘自然分类'(‘ natural classification ')这个词一直意味着以生物由共同来源为基础的一种分类。联合在一个种、属、纲或门中的生物类型,被认为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递下来的。在分类 范围之间的分界线,至少在理论上是符合于系统树( phylogencic trees )的分支的。”

我在 20 世纪 70 年代通过研究黑格尔逻辑时已经意识到,生物分类学家所说的这种“自然分类”系统,事实上在人类思维与概念中有极为普遍的和广泛的存在。任何一个具有历史演化联系的、自我形成的概念系统,都正是这种“自然分类”的系统。我将这一类的概念系统命名为“历史概念系统”,或借用集合论的术语,叫“历史概念类集”。

我发现这一类概念系统具有某些非常独特的逻辑性质和逻辑规律。研究这种新的逻辑性质和规律,可以构造出一种新类型的逻辑。而亚里士多德那种逻辑,即建立在人工分类基础上的古典形式逻辑,事实上只是这种新型逻辑的一个特殊形式。

因此,我们发现的这种新逻辑(作为客观逻辑)并不是现代逻辑(基本是主观逻辑)的一个分支,而是全部传统逻辑赖以成立的客观本体基础。

10 思辨逻辑是形式逻辑的基础

记者:我似乎已有一点听懂。

何新:让我再总结一下我的观点:在分类和概念的形成上,传统逻辑认为概念来自人类意识的主观分类。概括某些事物的共同点,加以抽象,形成一类事物的概念,即命名。例如植物 / 动物 / 人类。

而黑格尔的逻辑则认为这些类群是在生物演变中自我区分(异化)和抽象出来的。演变就是一个自我分类的过程。

人的意识,只是用符号去模拟和记录这一过程的产物,这就是概念客观的形成过程。所以黑格尔的逻辑学中也包涵了认识论(即能够解释思维及概念的起源、本质)。

这就是黑格尔所试图超越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而建立的一种新型逻辑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可以兼容自相矛盾的命题和谓词,而且必然蕴涵矛盾、悖论。这种新型的逻辑,黑格尔称之为“思辨逻辑”,( Die Spekulatve Logik )是一种动态的历史逻辑,演化的逻辑,此即真正意义上的“辩证逻辑”,实际这是一种完全新型的元逻辑。

记者:但是,这种逻辑目前是否已建立 ? 

何新:没有。黑格尔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论述了这种新逻辑体系的若干基本原理。但黑格尔这个体系太晦涩。因此正如列宁所说,“从来没有被人们真正搞懂。”

我当年曾有志于建立它,但工作后来没有作完。 1980 — 1982 年我就这个论题在上海《学术月刊》、北京《自然辩证法通讯》、西安《人文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一系列论文后,我的工作就中断了。

记者:为什么?

何新:当时中国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激烈的思想和文化冲突与辩论吸引了我,我的研究重点转到了经济、政治、文化等问题上。

但是,我有关这个问题在 80 年代发表过的几篇论文,曾得到关注思维科学发展情况的钱学森 ( 控制论、信息论领域的权威学者 ) 以及生物分类学家陈世骧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11 关于“何新树”

记者: 钱学森 先生在给你的信中,曾谈到“何新树”这个概念。请问什么是“何新树”?

何新:钱老给我的来信中是这样讲的:

您的“历史概念集合”是一个创见,我赞成。

但我认为您应该把集合论的 Venn 图扩展到三维空间成为“何新树”,也就是把一个时间的 Venn 图作为“树”的横断面,以时间顺序把横断面一层层架在时间坐标上,再把外表联起来。当然这“树”可能不同于自然生长的树,不同“树”的“树枝”会在“上面”结合起来。这一设想得之于上述(二)之把形式逻辑用于事物的某一瞬间的关系。

有了“树”,数理的辩证逻辑学就可以利用数学中的拓朴学建立起来了。

因此我想您所开创的历史概念集合是有生命力的,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1982  4  17 ) ( 此信收入《何新批判》第 331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1 月出版。 ) 

钱学森指出: 1 这种递归性的动态历史类集可以命名为“何新树”。 2 吸纳符号逻辑和数学拓朴学的成果,可以使辩证逻辑理论形式化,可以将这种递归动态逻辑建立成一个系统化的新逻辑体系。

钱老当时并不一定完全了解我的全部想法,但是他的洞察力是深刻惊人的。

记者:钱老对您的发现评价很高。但是为什么称作“何新树”?

何新:在现代数学中,“树”是拓朴学和图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用点和线连通而成的一种像“树”的图形。

概念的历史系统发生,可以在二维平面上描述成“树”的模型。事实上,历史概念系统,可以用拓朴树形图加以描述。

在这种历史系统树中,呈现出两种逻辑关系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