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相关 >> 周易与佛学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谈“玄”(二
谈“玄”
易书推荐-易经杂说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
浅谈《周易》与佛学
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
从《周易禅解》看三教关系
原人论-易佛之会通
就本体论特点看《周易》与《…
易的宇宙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借易说禅:说不可说之说 【字体: 】      ★★★★
借易说禅:说不可说之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52:30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圆相共有九十七个,慧忠传侍者耽源,耽源传仰山,是为圆相大规模运用之始;圆相有圆相、暗机、义海、字海、意语、默论六重含义;耽源与仰山的对话,说明此圆相乃是祖师禅兴起后之事;圆相也只是权便,不可执著。
仰山慧寂是继慧忠之后圆相的传承者,史载他“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viii]仰山参沩山灵佑 (771 — 853) ,承其心印,别立一宗,即沩仰宗。仰山每与人论佛法,常以圆相示之,亦以之开示学人。其后则以“九十七种圆相”提持纲宗,便成沩仰宗风。关于仰山圆相,据《人天眼目》所载,有暗机、义海、字海、意语、默识等六重意义。其中关于暗机一段涉及到“画○相”(圆相<lb n="0322a08"/>之一),此圆相是易经八经卦之一的坤卦卦象与圆相的结合:
 <lb n="0322a19"/>
<p loc=""> <lb n="0322a24"/>
或画此○相乃纵意,或画○相乃夺意,或画○相乃肯意,或画○相乃许他人相见意,或画○相,或点破或画破,或掷却或托起,皆是时节因缘。才有圆相,便有宾主、生杀、纵夺、机关眼目、隐显权实,乃是入廛垂手。或间暇师资,辨难互换机锋,只贵当人,大用现前矣。[ix]
可见,所谓圆相之法,乃是佛教譬喻之法(如以大日轮升虚空喻心地,以月圆如轮喻智德圆满,以人牛喻见性成佛等)和周易卦象思维(立象以尽意)相融合的产物,其中不仅可见禅宗借鉴周易卦的思想资源,而且从根本上说,是佛教譬喻、权便之说与中国经典文化相暗合,从而使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机制。这种中印合壁的圆相,作为一种权便,其目的是离却文字语言、截断二元对立的理性思维,达到无思、无知的直觉洞察与瞬间开悟:“陆希声相公欲谒师(仰山慧寂 ),先作此○相封呈。师开封于相下面书云:不思而知,落第二头。思而知之,落第三首。遂封回。”[x]陆希声《新唐书》卷一一六有载,通《周易》。这里仰山明确指出佛性最高真理既非思又非不思的。值得一提的是,仰山不仅有打圆相的以相示禅与周易有关,也有明确提到《周易》六十四卦之说: 
师闭目坐次,有僧潜来身边立。师开目,于地上作此○相,顾视其僧。僧无语。师携拄杖行次,僧问:“和尚手中是甚么?”师便拈向背后,曰:“见么?”僧无对。师问一僧:“汝会甚么?”曰:“会卜。”师提起拂子,曰:“这个六十四卦中阿那卦收?”僧无对。师自代云: “适来是雷天大壮,如今变为地火明夷。”[xi]  
从对话来看,仰山与禅僧借周易六十四卦为禅机, “会卜”的禅僧对周易虽然颇为熟悉,但对禅道毕竟还隔着一层(“僧无对”);而老到的仰山则不仅熟悉周易,而且借易说禅,自下代语,以雷天大壮(周易第三十四卦)和地火明夷(周易第三十六卦)说明禅僧问话前后的心智状态。可以说,至仰山时圆相的运用日渐成为宗门的重要施设之一,且已经是相当系统、圆熟和普及。
尔后,新罗国五观山顺支了悟禅师(825--910),为仰山法嗣,著有《五冠了悟和尚与仰山立玄问玄答》等,承仰山九十七圆相以接引徒众,将圆相的结构性、系统性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以圆相表示见性成佛的迟疾缓速,分为“四对八相”、“两对四相”、“四对五相”,在理论上清理、发展出一套系统,且对其功用作了深入剖析:“似子期听伯牙之琴,如提婆晓龙树之相,喻鸡抱卵,啐啄同时。迟钝浅流,卒难顿晓。如盲视色而转错也。”[xii]不仅如此,他在实践中的运用也相当的纯熟。“有僧于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作一圆相。”[xiii]五冠以后,在理论与实践上鲜有超越者。 
沩仰圆相影响所及,禅门中以“圆相”互相勘验者比比皆是:在此之后,图象之作代有发展。晚唐圭峰宗密 (780 — 841) 作“十相图”和“阿赖耶识图”,五代时曹洞宗祖曹山本寂 (840 — 901) 之作“君臣五位图”等,莫不受到“九十七种圆相图”的影响。洞山、曹山师徒以重离卦而立五位君臣的宗旨,以至启发周濂溪(1017--1073)的《太极图说》与邵康节(1011--1077)易理象数的哲学思想,都有迹可寻。
其次,从马祖道一到临济义玄一系,其特点在于借阴阳说禅。南岳一系,自马祖、南泉时就已有运用圆相的记载,且与慧忠一系的圆相有密切关系,《五灯会元》载:“有小师耽源行脚回,于师(马祖道一)前画个圆相,就上拜了立。”[xiv] “师(南泉普愿)与归宗、麻谷同去参礼南阳国师。师于路上画一圆相曰:‘道得即去。’宗便于圆相中坐。谷作女人拜。”[xv]
另外,马祖一系的圆相与牛头法系也有关联。在四祖道信(580--651)旁出牛头法系中,也有作圆相者,且与马祖有过从。如四祖下七世鹤林素禅师法嗣径山道钦(714-792)禅师:“马祖令人送书到,书中作一圆相。师(径山道钦)发缄,于圆相中著一点,却封回。”[xvi]
到临济义玄(?--867)创立临济宗时,又借易象阴阳思维提出了四宾主、四料简、四照用等一系列法门。“临济宗所谓‘四宾主’,就是试图借用《周易》阴阳两仪及四象说禅。以主为阳,以宾为阴”;“‘四宾主’、‘四照用’与‘四料简’,实际上也就是援用易学阴阳之变来解说禅。四宾主则反身为阴,四照用则对人为阳,是犹内圣(由宾而主)外王由双夺而俱不夺)之道。反身则主为阳,宾为阴。照用则不夺为阳,夺为阴。由是配合阴阳,通八卦之象。”[xvii]到明代三峰法藏(1573-1635)更以禅理释《河图》、《洛书》。关于临济禅与易学的关系,目前学界所论甚详,兹不赘述[xviii]。 
2.青原行思一系:借卦象说禅
青原行思一系借易说禅至少有两个源头:一是承接南岳系下所传慧忠圆相,且圆相之用代有传人。如与仰山慧寂相过从、青原下三世长髭旷禅师法嗣石室善道禅师,与南岳系沩仰宗所建立圆相旨趣相关联:“师(石室善道)一夕与仰山玩月,山问:这个月尖时,圆相甚么处去?圆时,尖相又甚么处去?师曰:尖时圆相隐,圆时尖相在。”[xix]此后,青原下五世夹山赊禅师法嗣黄山月轮、青原下五世德山宣鉴禅师法嗣岩头全、青原下十三世法云本禅师法嗣从諌慈辩禅师亦有使用圆相者。其中从谏慈辩属云门宗系。具大知见,声播讲席,运用黑白圆相说禅:“于止观深有所契,每与禅衲游。尝以道力扣大通,通一日作书寄之。师发缄,睹黑白二圆相,乃悟。答偈曰:黑相白相,担枷过状。了不了兮,无风起浪。若问究竟事如何,洞庭山在太湖上。”[xx]
其次,另外一支曹洞宗,从石头希迁(700--790)《参同契》到洞山《宝镜三昧歌》,也都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石头希迁仿东汉丹家魏伯阳《参同契》之作,将易学引入坐禅修持,且后来由曹洞宗代有拓展与深化。
青原思禅师法嗣石头希迁禅师所著《参同契》利用中国传统易学阴明阳暗的思想资源,融会诸家提出了“回互”的理论: “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本末须归宗,尊卑用其语。当明中有暗,勿以暗相遇。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希迁《参同契》借用魏伯阳《参同契》思想,将《周易》纳入到参禅之中,“当暗中有明,勿以明相睹。明暗各相对,比如前后步。”它所揭明的明暗观,实际上成为了曹洞宗的理论基础。
洞山良价在此基础上,开宝镜三昧法门(一说云岩),其《宝镜三昧歌》以《易经.离》五位配于《周易》之爻卦,创正偏五位、功勋五位。以明学佛次第,实际上易之离卦成为了曹洞宗人开示宗徒的最基本的法门。其所著之《宝镜三昧》曰:“如临宝镜,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如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如荎草味,如金刚杵。正中妙挟,敲唱又举。通宗通途,挟带挟路。错然则吉,不可犯忤。天真而妙,不属迷悟。……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曹山本寂在洞山正偏、功勋五位的理论之上,又创设五位君臣说加以丰富和发展,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禅易回互的符号语言系统。《曹山元证禅师语录》作黑白五种圆相,以表示五位。其中,有三迭五变之说,即重离六爻之卦,阴爻阳爻回互迭变而成五卦,具荎草之五味,如金刚杵之首尾阔而中狭,此喻显正偏五位。
《宝镜三昧歌》,代有注解之书:宋云外云岫( 1242 ~ 1324 )著《宝镜三昧玄义》,以阐明其原义;寂音慧洪《合古彻》解三迭五变,并配以曹山之五相。明清之际永觉元贤( 1578 - 1657 )所著《洞上古辙》,取《大乘起信论》所说之“本觉、不觉、不变、随缘”之说,配以周易阴阳五行之说。清行策( 1628 ~ 1682 ),字截流,著《宝镜三昧本义》详解五位说。可见其创造性的禅易观通过佛教经学而代有传人。
禅宗把教理与易理相结合,艺术地点化涅盘妙心。教下万语千言说不清的生来死去的问题,禅宗借易说禅的传释智慧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三、结语:禅宗、易学与语言哲学 
禅宗易学的形成隐然有其特点与规律:禅宗的行事作略、门庭施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之一即与南北地域分布有关。印顺法师说:“禅者的接引学众,或表示自己的见地,或互相勘验,都不能不有所表示。然悟入的内容,却是说不得,表示不到的。无可表示中的方便表示,黄梅门下所传,是‘密作用’,‘意导’,‘意传’(‘指事问义’,也是方便之一)。到曹溪门下,直指直示,多方面发展,造成不同的禅风。”此论甚当。他认为,“不同的方式、作风,与师门的传统有关。”从马祖、百丈到黄檗、临济一脉相承不乱。同为曹溪门下的石头一系对此法就不大运用。由此,印顺认为,这种宗风的形成还与区域和个性有关,称之为“北方之强”。并将南岳一系禅师的籍贯进行考察,认为他们“多数是北方人。沩山与仰山,出生于福建及广东,成立的沩仰宗,亲切绵密,就没有大打大喝的作用。百丈与黄檗,是福建人,在师门的传统中,也应用这一作略,但比归宗、南泉、赵州、临济、要平和多了。从这一区域的意义去看,石头山门下的大禅师,都是出生于长江流域及以南的”[xxi]。这种看法或许不无道理。
禅道广大,无所不在;易道周普,无所不包。禅易会通有义理之学(以易经六十四卦拟附学佛的进程)、有象数之学(以易经一卦或几卦作为其开悟僧徒的根本法门)。借易说禅,说明出世间的禅佛教与世间的易学在悟与传释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正如易道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借易说禅说不右说及由此导致的禅易会通而形成的禅宗易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启发意义。
其一,借易说禅、禅易会通,其结果是造成了易的禅化与禅的易化。由此形成了与儒家易学、道教易学相并列的易学另一个重要分支──禅佛教易学,值得在中国易学发展史上大书一笔。禅佛教易学是易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易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环节,理应受到它应有的关注。禅佛教易学以佛易之间的交叉地带为理论生长点,禅僧与易家共同挖掘、钻研。禅佛教易学是中国易学哲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史上禅佛教易学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不等于它在历史上未曾存在并发生影响,并不意味其理论不论成立。时至今日,如果不存门户之见或先入之见、以平实的心态来分析的话,我们应该承认:这仍然不失为中国哲学研究之一有待深入研究、开发的理论领域。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将对于促进中国哲学、宗教学、易学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但是,这种易禅结合的禅派,因其要求有禅佛教和易学等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有曲高和寡之弊,其效果却并不如人意。临济宗虽也应用阴阳说禅,但毕竟还是以棒喝的大机大用见长;沩仰宗借圆相说禅,其兴也速,其湮灭也速;曹洞宗借五位说禅,在“临天下”的大势下也只得个“曹半边”;其中因由纷繁复杂,但其高度的文化融通需要较深的学养,且借易说禅,愈说愈繁难、愈说愈神秘,背离了禅的大众性和易的简易性,不能不说是其中重要的原因。可以说,借易说禅是建立在易道与禅道相即互融的层面之上的,这种会通作为一种尝试在理论和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