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相关 >> 周易与佛学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谈“玄”(二
谈“玄”
易书推荐-易经杂说
借易说禅:说不可说之说
论占卜与隋唐佛教的结合
浅谈《周易》与佛学
智旭对《周易.大过卦》的佛…
原人论-易佛之会通
就本体论特点看《周易》与《…
易的宇宙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从《周易禅解》看三教关系 【字体: 】      ★★★★
从《周易禅解》看三教关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52:27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今天的哲学建构仍然具有深刻的方法论启示。
以易为本,统合三教《易》在蕅益被视为儒典,然《易》本兼三教[31]。在《禅解》,易则成了统罗三教的口袋;易道是三教沟通的重要基点与理论凭藉,儒释道合一、禅教律不二乃相契于易道;易包三教,"禅解"《周易》的实质是以《周易》为契合点将三教禅佛化。
智旭以易说禅,既有易象数如时位、刚柔等层面的问题[32],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问题。如他以《周易》河图之十数配佛法之十度[33]。同时,智旭以易说禅还包括易义理的问题,即易经、易传、易学的义理。"或问:子所解者是易耶?余应之曰:然。复有视而问曰:子所解者非易耶?余应之曰:然。"[34]"是易"是因为所据为《易》,所述皆为《易》之理;"非易"是因为掺杂了儒道释的成分,所述又非纯然易理。
他借助易道之教作为诠说、传释禅法的权便法门,将内圣外王之学拟作自利利他之道,阐说易理与佛性匝天遍地。这种特质使得他成为晚明三教圆融、禅教会通的集大成者,从而使得《禅解》具有极其丰富的哲理内涵与非常重要的历史影响。
三教合一,契理契机儒释道名为三教,形隔体殊,实有差异;三教合一,合在契理契机,合在由凡入圣。契理,世法出世法本为一理,无论以儒入佛、道,抑或以佛入儒、道,其贯通都在一"理"之上;契机,玄-佛-理学已经完成了历时态的三教合一,至明末清初,在理论上逻辑地实现三教合一的时机早已成熟:禅佛教自身已渐呈衰颓之势,其发展只能借世法为权便,诱导儒者知禅,这是禅佛教适应时势求得活力的必然结果。
智旭以校正禅教流弊,借易说禅,混同三教,宣称性修不二,世法与出世法不二。一方面是出于存续的危机感与紧迫感、使命感,同时也是时代风习的当然与理论整合的必然,借用冯友兰先生的话说,玄学、佛学到理学从大的起落来说相互衔接,佛学"接着"玄学讲,理学"接着"佛学讲。至理学时中国哲学已然完成了包容涵化玄佛又整体超越玄佛思想的理论体系的历时态建构。自宋以降,以儒释道哲学理论共时态混融性建构为特征的、由潜而显的三教合流运动也就成为逻辑与历史的必然。《禅解》不仅在儒道经学与禅佛教义学两个异质的体系建构上有了别开生面的融通,而且在儒道经学与禅佛教义学的双向丰富发展路向上推动了三教的内在圆融。《禅解》实际是基于佛教价值取向的三教互动的深度诠释学著作。立于佛教立场,而又不拘于佛教的思想资源,更显《禅解》气象的博大;基于台净旨趣,而又超越于台净门户,整合禅教、性相的思想资源,更显《禅解》层面的深入。
三教互释,无非般若说《禅解》非儒非道非禅,说《禅解》亦儒亦道亦禅可。一方面,修行者不可不明易儒道。"若约修证者,知慧宜高远,行履宜切实稳当,故知内圣外王之学,皆于一卦六爻中备之。"[35]"易书不出乾坤,乾坤各有动静,动静无非法界,故得大生、广生而配于天地。既有动静,便有变通,以配四时。随其动静,便为阴阳以配日月,乾易坤简以配至德,是知天、人、性、修、境、观、因、果,无不具在易书中矣。"[36]既然佛法修证"皆于一卦六爻中备之","天人性修境观因果无不具在易书"之中,那么,修行者不知外学、明外学显然是不行的。
另一方面,研儒道易者不可不知禅。《禅解》重定慧止观。按男慧女定,则重乾坤二卦为其《周易》之门,本契易理;按止观之说,则重艮观二卦,则是别出新见。在《周易禅解》之篇末,智旭不由得喟然长叹:"噫!读此一章,尤知宣圣实承灵山密嘱,先来此处度生者矣。不然,何其微言奥旨,深合于一乘若此也,思之佩之。"[37]一乘即佛乘。研讨易理,实亦深得"灵山密嘱"之奥,故研易儒道外学者不可不知禅。
《禅解》通篇的解释方式为:"约世道……,约佛法……,约观心……"。约世道是就儒道言,约佛法是就教内言,约观心是就禅净言。巧妙地熔世法("世道")出世法("佛法"、"观心")为一体。正如吴立民先生所说:"一切外道仪式、名义、修法等等,归于般若,都变成佛法;一切佛法之修持、教化、仪轨等等,离开般若,都变成外道。如此说来,宗教根本于般若,便是佛法之宗教;哲学证入于般若,便是佛法之哲学。"[38]准此,佛法一无所有,又无所不有;佛法是易是儒是道是佛,可;非易非儒非道非佛,可;亦易亦儒亦道亦佛,亦可。
方其如此,我们才可以对智旭及其《禅解》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禅教之间--以教悟宗,三教之间--以外证内。如果说,早期外来佛教混同黄老、依附玄学是为了获得生存的资格与权力,那么,明清之际借易说禅、援教入禅,则是为了利用世法出世法的一切权便开显禅佛教义,从理论上整饬佛教,以图重振禅门宗风,续佛慧命。可以说,三教合流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历史产物,也是逻辑整合的必然;三教相互涵化、双向互动是哲学文化思想发展的重要规律。以《禅解》为代表,标志着智旭集成了晚明三教合一的理论成果,终结了三教合一的实践运动,开辟了近代佛教的新的发展路向。

注释:
[1]《周易四书禅解》(以下注均简称《禅解》,以下只注页码者皆出此),陈德述注释、施维点校。团结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2]《八不道人传》,《灵峰宗论》卷首,成时编,参见《蕅益大师全集》,福建莆田广化寺影印。
[3]《师》六五,第61页。
[4]《系辞下传》,第279页。
[5]《大畜》之《大象》,第128页。
[6]《观》上九,第109页。
[7]天台就佛而判"六即位",六佛虽因悟迷之深浅而有分别,然其体性为一,彼此相即,故为"六即佛"。《井》,第196-197页。
[8]《同人》,第84页。
[9]《预祝乾明公六十寿序》,《灵峰宗论》卷八。
[10]《偶拈问答自序》,《灵峰宗论》卷六。
[11]《八不道人传》,同注[2]。
[12]《系辞下传》,第277-278页。
[13]《四书禅解序》,《周易四书禅解》,陈德述注释、施维点校。团结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15页。
[14]《儒释宗传窃议序》,《灵峰宗论》卷五。
[15]《系辞上传》,第251页。
[16]《系辞上传》,第251页。
[17]"吾所由解易者无他,以禅入儒,务诱儒知禅耳。"《自序》,第2页。
[18]《序卦传》,第295页。
[19] 《系辞上传》,第91页。
[20]《明夷》,第157-158页。
[21]《系辞上传》,第250页。
[22]《噬嗑》,第112页。
[23]《系辞上传》,第255页。
[24]《系辞下传》,第272页。
[25]《说卦传》,第292页。
[26]《革》之《象》,第198页。
[27]《乾》《文言》,第12页。
[28]《遁》,第148页。
[29]《遁》之《彖》,第148页。
[30]《大壮》,第151页。
[31]参见《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罗炽、刘泽亮著,武汉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32]《咸》初六明确说:"须善识时位之宜。"第143页。如《无妄》上九,"以阳居阴,虽非过刚,而居无妄之极,则是守常而不知变通者也。"第127页。如是者《禅解》所在多有,不赘。
[33]《河图说》,《周易禅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1月第1版,第583-584页。
[34]《自序》,第1页。
[35]《系辞下传》,第284页。
[36]《系辞上传》,第256-257页。
[37]《系辞下传》,第299页。
[38]《般若与业力.序》,沈行如著,吴信如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第4页。

上一页  [1] [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