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周易天地 | 易学命理 | 下载中心 | 图片中心 | 在线算命论坛 | 
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切换到繁體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元亨利贞网 >> 周易天地 >> 易学论文 >> 正文 会员注册 会员登陆
频道导航
专题栏目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应用卦气对一年四季进行解释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易经》的…
虞翻易学旁通说的哲理内涵
在全面理解《周易》后再各取…
《周易》价值的定位
周易思想综合分析
周易信息预测与要素侦破分析
学习周易文化,提高科学文化
中西之间:轴心时期文化转型…
无字天书──“河图”“洛书…
广告位置  
文章左侧预留广告位
文章信息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人体连续振荡系统中的“驻波” 【字体: 】      ★★★★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人体连续振荡系统中的“驻波”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8-20 20:11:24
特别推荐:在线周易预测免费算命论坛(注册后发贴子即可在线免费求测)

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经络的本质--—人体连续振荡系统中的“驻波”


用现代科学对经络现象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国内和国外都作了大量的实验,积
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也提出了各种假说。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假说都不能圆满地解释经
络现象。

本文从动力学的观点出发,提出“运动学说”,试图圆满地解释全部的已知并已被
证实了的经络现象。


一、动力学分析(运动学说)


说“生命在于运动”,人们一定不会感到新鲜,但人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则大多是外
向的,只是在谈到运动锻炼和养生之道时才使用。事实上,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全部,不
论外部还是内部。生命体的外部表现出静止时,只是内部运动的动态的平衡。在本文中
,着重论述生命体内部机体的运动。

1、自动律

用动力学的观点来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众多运动部件的组合体。当外部静止时,
最大的运动是胸肺的呼吸运动和心血运动(心脏的搏动和全身血液的循环流动)。除此之
外,微观上,有生命的细胞机体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物质与能量的运
动。由这些细胞组成的较大结构的机体,如肌肉组织、骨骼、血管、神经、器官、脂肪
、淋巴等,也在不断地运动着。

把细胞及其以下视为微观,肌肉、骨骼、神经、血管等组织视为中观,整个身体作
为一个宏观来看。我们发现运动贯穿其全部。类似固态物质具有可测的其固有的振动频
率一样,微观各部的运动也具有特有的节律性,由其构成的中观的部件也有特有的节律
,只是这种节律不象固态物质的固有振动频率那样固定不变而易测,而是随着机体的运
动状态而会有所变化的。我把机体各部所特具的运动节律称为“自动律”。

2、中观各部机体自动律的表现与抑制

微观机体的运动构成中观机体的自动律,但并非所有的中观运动节律均是微观运动
的表现,当有更强的外部因素作用于中观部件时,则该中观部件的运动由该更强的因素
所表现,表现为受迫运动方式。如同各心室肌的收缩节律并不相同,而通常用最强的心

窦肌起搏,抑制了其它部分的节律的表现。而当我们人为地抑制心窦肌的起搏后,其它
心肌的收缩节律才得以展现。因而,通常情况下,中观的自动律被心动影响和中枢神经
系统抑制,不易显现。只有在被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下的有较少的运动抑制的内脏的器
官,如肠,才可更多的看到类似于肠的蠕动的节律性运动现象。

肠的节律性运动之所以表现的那么明显,还在于肠的组织结构的相对简单(最简单的
环状和带状肌)和长度很长(有更多的相同的运动相互影响,易于产生共振与更明显的“
拍”的现象)。

一方面,微结构的生化活动产生了运动,直到中观、宏观。另一方面,反过来讲,
特定的运动也适合于特定结构的生化运动,即不适宜的运动可能会阻碍相应的微结构的
生化活动。或者说,特定的生化活动需要特定的运动。

3、宏观上运动系统的构成

人静止时,整个身体内宏观上运动,是以心动和息动(呼吸)为中心的一种受迫运动
状态,各个运动部件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联系与影响
一方面由于彼此间的直接的联系(接触)而产生,另一方面,还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总体
调控表现为抑制或兴奋的量的变化,这种量的变化会改变被控部分的运动状态。

综上所述,各结构层次上的运动,是生命活体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生命活体存在
的必然结果。

4、运动的传递

考察宏观上运动的传递,要先分析中观层次上的三个有节律的主运动:心血运动、
呼吸运动和其它各部的自律运动。

呼吸运动,是一种动作幅度较大的运动,受控于中枢,其主要的运动影响部位在胸
腹。各部的自律运通常被抑制而不易明显观察。心血运动是这三个主要的节律性运动中
的主运动。

心脏的有力起搏,推动血液在全身动脉中的流动,在血涌过时动脉的扩张和随后的
回缩、构成了全身最强的运动。从全身动脉系统的任一局部看,均受到对壁的向外和向
前的脉动力的作用,在一定压力下扩张和回缩。由于生物体结构的复杂性和特异性,我
们很难用一个计算模型将其精确地描述,但我们依然可用振动学和波动学的基本理论来
定性地分析各种振动和波动综合作用后可能出现的结果。

当我们不孤立地看待一次次的心动,而将心动、血动,各部机体的自律运动与中枢
神经系统对其的抑制与兴奋联系在一起,将人体看成一个连续的振荡的系统,我们就会
发现这个运动系统中存在的特殊的运动能量的高密线,它是各种机体运动的能量交汇处
,运动及能量密度较周围大,这便是我们古已发现的经络。在四肢中,中观组织的结构
与运动相对简单,这种运动的显现也较头、身部为明显。

这是由运动的各部机体所形成的一条条运动传递通路,就好象在波动学中我们知道

的“干涉”或“拍”、“驻波”的现象。运动的传递本质上是能量的传递,传递运动也
就是传递能量和信息。

因此可以说,经络是生命活体中存在的运动能量传递通道:传递运动能量的主要形
式是振动与波(本质是一样的)的交合线上的运动。


5、运动传递系统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的关系。

它们各有独立的功能,又存在波此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完成身体
功能的调节。体液中激素促进机体正常发育,起到运动的保障作用,神经系统能控制和
营养机体,而运动(能量)的传递系统则有助于机体最基本生化过程的完成。

就运动传递系统来说,它源于各部的运动,自然不能不受到各部运动的影响。特别
需要指出的是,神经系统对运动系统具有调控作用,同时,运动系统的运动状态又反作
用于神经系统,生命体本身就是处于不断地相互作用调控与整理的过程中。


二、用“运动学说”对各种经络现象的解释


中国的气功和针灸是基于经络的两项重要成果,气功强调调心、调息、调神。调心
,即是调整心血运动,主要是节奏和力。调息,即是调整呼吸运动,使之尽力与心动相
合,以产生更强的“运动线”。调神,则主要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来调节中观各部的运动
。放松,是放松中枢神经系统对中观各部自律运动的抑制,使心.息.与其它各部的自律
运动产生更强的合运动,放松的过程,也是身体内感觉系统的敏感度提高的过程,即感
受器对刺激与冲动反应的阈值降低。这样,运动的增强和感受阈值的降低的双向作用下
,人便感到明显的沿经而行的所谓“气感”。

气功锻炼的过程,就是对运动协调的学习过程。气感是什么,就是上述的双向作用
后,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运动的刺激,这种感觉随感受器的不同而会有所不同,酸、胀
、麻、痒、热、冷均可有,在口鼻部为各种味道,在视听部则为幻觉、听觉。

经针灸等穴位刺激而产生的循经感传现象,指循古典经脉路线出现的感觉传导或感
觉异常现象,以及循经出现可见的变化,如皮疹、血疹、红线、白线、出汗、汗毛竖立
等。所有这些现象,都是循经的运动改变而使循经周围神经末梢感受后作出的反应。这
些反应的表现方式及程度与个人固有的敏感程度与反应特征密切相关,因而才有经络敏
感人所表现出的特别明显的反应。

矛盾的特殊性富于普遍性之中,在普通人群中并非没有反应,只是没有那么强烈和
明显罢了。敏感人往往具有遗传性,这正是对特定的运动和对运动的感受与反应的敏感
性(即敏感性体质)的遗传。

循经感传现象在体弱的病人身上容易出现,是由于体弱病人的虚弱而使感觉阈值降
低,更易于感受体内的运动变化,即对同强度运动的感受,低阈值下的比高阈值下要强

截瘫病人传出神经系统受损,而传入神经系统正常,则感传出现率高于正常人,也
是运动增加和阈值降低双重作用的结果。而当截瘫病人的传入神经也受损时,无压痛感
和其它深浅感觉时,循经感传现象就不再出现。这说明经络感觉是一种靠神经系统来传
导的感觉。

在截瘫病人中,有特殊的“跨越式”传导现象,即在感传行进途中,突然空缺一段
(无感传区),然后越过此段继续向前传导,这说明该病人无传感区中的运动传入神经受
损,无法感觉,但“运动”却仍能不受影响,在该区中传递。

循经感传路线通常呈带状,有一定宽度,一般为0.5-5厘米,因人而异,并且感传线
的宽度还与刺激的性质和强度有关,中心线内的感传强烈而清晰,这正是循经的运动的
幅度的证明,运动强度加大,能量加大,幅度加大,带宽增加,感觉强烈,运动感传带
的宽狭还与局部组织的结构有密切关系,并且,它不仅是我们所看到的沿身体表面的带
,在纵深方向也有一定的带宽。刺激强度大,则传导能量多,带宽而深,幅度大或频率
高,反应也相应增大,这种增大是有极限的和非线性的。

几条感传线路同时行进时,彼此互不干扰,感传路线的深度和部位有关,一般在四
肢末端,头面部、肌肉浅薄处,感传线在皮下,而在臀、股、上臂等肌肉丰厚处,感传
线较深,在肌肉中.这些现象均符合用振动与波动的基本理论来描述的体内运动的合成.

刺激停止后,感传停止向前行进,有的在停留处逐渐消失,而大多数是向原路回流,在
回流过程中逐渐消失.其实,回流是一种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假相或错觉,就象我们有时
看到车子往前开,轮子却向后转.刺激停止后,运动能量在远端最弱,最先散失至感受阈下
,使的这端点与较该点更近的相邻的远端点之间产生一个差值,引起感觉.随着运动能量
的逐步散失,这种差值发生的点必向刺激点逐步回流,因而给人以向原路回流至消失的感
觉.实际上,这是个较强的运动能量逐步散失的过程。

循经感传的速度较慢,一般在每秒几毫米到几厘米间,这低于神经传导的速度,但
它符合身体内部的物理(机械)运动所应具有的速度。


运动学说还能很好地解释循经感传的可阻滞性。在感传线中间施以机械压迫,感传
即可在此被阻断,不再向前传导,在压迫点远侧端(相对于被刺激穴位而言)感传消失,
而近侧端则感传反而增强。这是因为机械压迫后,阻止了运动能量的向前传导,远端感
受不到运动,表现为感传消失。而近端则因运动能量不能向前传导而产生能量的聚集、
感传增强。

局部注射普鲁卡因或生理盐水引起的感传阻滞及其缓慢的恢复过程的解释与上同,
也是对物理运动的阻滞所引起的。

对皮肤触觉刺激可阻滞循经感传。用软毛刷在感传线上拟阻滞部位轻刷,感传渐渐
减弱,或距离缩短直至退回刷动处,这是因为轻刷的过程是使运动能量散失的过程,停
止刷动,继续刺激穴位,数分钟后感传逐渐恢复,此种阻滞的特点是阻滞与恢复都是缓
慢进行的。

穴位刺激的镇痛机理。针刺时所出现的镇痛区,实际上是一条以该循行路线为中心
的长带状,其中心区,镇痛作用最显著,耐痛阈提前程度最明显,离开中心区耐痛阈提
高程度即降低。针刺产生的镇痛作用,有个发展过程,痛阈或耐痛阈的提高,首先从受
刺激经穴开始,然后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这是因为,循经的运动增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 2003-2009 版权所有 元亨利贞网